您当前的位置:教育频道  >  四川教育
校长摘“官帽”,你怎么看?
http://www.newssc.org 】 【 2017-01-06 11:35 】 【来源:中国教育报 】
推荐阅读

去行政化不等于去行政

取消中小学校及其干部行政级别,是推进政校分开、管办分离改革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,其本质在于通过去行政化,鼓励学校创新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。

但是,实行校长职级制管理,取消的仅仅是学校和校长的行政级别,而不是取消行政。“去行政化”不等于消弭和废除整个行政管理体系本身,而更重要的是使得行政管理行为这一庞大而复杂的主体迅速“瘦身”,让学校管理变得更加精锐、灵活和有效,让校长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和更大的开拓进取、创新创造精神。如若不认识到这一点,“去行政化”很有可能“去掉”对学校和校长的有效管理。

一方面,校长职级制尽管淡化了学校的行政化色彩,但党管干部、党管人才的原则不能丢。去行政化“去”的是上级部门对学校过多过繁的管理,“去”的是影响校长自主管理的“文山会海”,体现的是对教育行业特殊性的重视,对教育规律、教育常识的尊重,但选人、用人的基本原则不能丢。把那些人格高尚、业务精良、组织纪律性强、长于管理的好老师培养成为一名好校长,把一名好校长选用到更加需要、更加适合的岗位上,依然离不开党的领导,离不开上级组织的选拔与培养。

另一方面,校长职级制尽管打破了校长的任命制与终身制,但上级部门对校长的业务管理不能松。实行校长职级制管理不是削弱教育主管部门对校长的管理,而是加强对学校的直接领导与宏观管理,它更体现为一种动态的管理,这其中包括对校长贯彻教育方针情况的督导,对校长管理行为的规范,对校长工作绩效的考核等。

校长职级制尽管削弱了校长的官员化职能,但对校长的专业水平、管理能力将有更高的要求。实行职级制管理后,校长有了更多的办学自主权,对教师的管理,对学校发展的管理,对教育活动的管理等有了更多的话语权,可以有更大施展个人才华的空间。所不同的是,以前的行政命令式的管理将不再管用,专业的“引领”更加重要。那种得过且过的“维持会长”,那种自甘平庸的“好好先生”,那种长于“勾兑”疏于管理的“甩手掌柜”,那种把管理学校变成经营学校的“企业家”,终将被老师们和这个时代所抛弃。

当然,仅仅实现校长职级制,并不能与学校去行政化完全画等号。进一步理顺政校关系,建立校长负责制下的教师治校模式更为关键,也更需要不断探索。(作者汤勇,系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局长)

原标题: 校长摘“官帽”,你怎么看?

首页 上一页 [1]  [2]  [3] 
编辑:郭晓彤
分享按钮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