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教育频道  >  四川教育
看"脑残剧"的黑锅 不该由90后来背
http://www.newssc.org 】 【 2017-02-17 10:53 】 【来源:浙江在线 】
推荐阅读

艺考生最爱贾樟柯

其实这只是套路

作为培养影视传媒职业人的院校,主考老师总是需要了解学生对影视剧的观摩范畴和看法,由此判断他们的传媒素养。

前几年考生最爱的外国导演是斯皮尔伯格,中国导演是贾樟柯。如今昆汀·塔伦蒂诺继承了斯皮尔伯格的地位,贾樟柯、王家卫、李安则在最爱的华人导演中三分天下,其中贾樟柯略胜一筹。艺术生都爱贾樟柯——这大概是贾樟柯本人始料未及的。我想多年以后,“欠贾樟柯一张电影票”也许能唤起越来越庞大艺考生团体的怀旧情怀。

当然,这基本上是套路。目前盛行的考前突击培训,导致考生们表达高度同质化。他们的趣味被套路云山雾罩,主考老师得智斗套路,才能拨云见日发现一个真实的TA,经常稍加追问就能发现:他们并没有自己的影视趣味。

实际上,多数初中、高中生也没什么时间追剧、看电影。他们的影视观摩情况则可以分为反映真实观摩情况的“基本盘”和培训时突击观摩的“动态盘”。“动态盘”大同小异,不值一提。

我感兴趣的自然是基本盘。一部分学生的基本盘小得可怜,影响他们人生的剧,竟是在小学时候看的,而初中、高中的时间完全被功课占领。多数学生的基本盘会包含《好先生》、《欢乐颂》等热门剧和当季热门商业电影。数年以来,各地考生基本盘中最稳定的部分,是好莱坞大片。只有极少数对影视有真爱的同学,才会有超出基本盘和动态盘的观摩,譬如看过全部希区柯克,紧跟美剧、韩综潮流等。

看“脑残剧”这个黑锅

真不该由90后背

所以,我是有点迷惑的——最近有几位名编剧在南方周末上吐槽说,制片方要求剧本“脑残一点”再“脑残一点”,是为了迎合一个亿的90后的趣味。可是高中的90后基本没时间去影响到影视剧流行趋势,他们最多在手机上看看网文。

而就我所在学校的90后大学生而言,学院派教育下形成的趣味刁得很,这两年似乎也就《唐人街探案》、《罗曼蒂克消亡史》等豆瓣7分以上的国产电影还能入他们的眼,韩国电影才是他们中的流行。而非艺术类大学,美剧、英剧才是他们的主菜吧。

看“脑残剧”这个锅,真的该90后背吗?

在我看来,很多国产剧不过是主妇们做家务时有一搭没一搭的消遣,或者小商品市场的摊主们聊天做生意打发时间的背景声。

一些编剧和文化人,对部分国产影视剧审美上突破底线的着急和不满,我也能理解。但他们不能被资本言称“迎合90后”这样的说法左右。影视剧作为大众化的娱乐消费行业,并不是哪一种“后”可以轻易左右的。近距离了解年轻人,感受他们的现实和精神需求,或许是创造出既不脑残、又被普遍认同的影视剧的起点吧。

赵建飞

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副教授,1978年生。

教育经历:浙江大学中文系本科、浙江大学美学硕士、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博士,主持有乡愁文化创意工作室。重点关注方向:影视文化研究;戏剧及影视创作研究。

原标题:从生于1999年的他们的眼中 我看到了被误读的文化审美 

首页 上一页 [1]  [2] 
编辑:郭晓彤
分享按钮
相关新闻